武汉市新新传媒集团2022年7月月度学习会(二)

       盛夏时节,蝉鸣声声。7月26日,武汉市新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主题为《实践论》如何在工作中应用的学习会。课程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校外导师、集团董事长王奎英先生主讲,现场共有90名业务骨干参加。
       课程开始前,王董进行了导言。他说道,为什么要学习《实践论》?因为它是指路明灯,能照亮前方与未来的路。《实践论》是伟人经典哲学著作,浓缩了古今中外知行哲学思想的精华,是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的科学方法论,解释了人类认识从哪里来,又将走到哪里去。读懂这本书,能在工作中提升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,提高抓住事物本质的洞察力,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、解决实际问题的人。接下来,王董运用高度浓缩,高度总结的方式为大家分享他多年来对《实践论》的理解。 

      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

        首先,我们要搞清楚是先有认识,还是先有实践?什么是“实践”?打仗、搞经济、做市场、跑业务都是“实践”,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“行动”,就是“干”。只有先干,先行动了之后,在其中找到规律方法总结经验,这样才能形成对事物的认识。因此,实践先于认识,实践是认识的来源,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来说,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,即来源于直接经验;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,所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;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;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;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。

         提高认识,透过现象看本质
        日常工作中,你会发现普通人会在纷繁、复杂的事情中纠缠不清,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,总能迅速洞察事物背后的本质,在一团乱麻中迅速地抽丝剥茧,瞬间找到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案。很多时候,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,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。要提高洞察力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你看见了现象,那你要去思考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,找到根源,直指核心。苹果落地,别人只看见了现象,但牛顿洞察了本质,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;飞鸟过林,别人只看见鸟在飞,没有深度去思考,而莱特兄弟洞察了本质,所以发明了飞机。作为管理者,一定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。不能只看见问题的表象,点对点地解决问题,而是要看见“冰山下面”的部分,从源头解决问题。

        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 
       俗语云,“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”,实际工作也是这样,不能操之过急,要科学谋划和循序渐进,围绕具体的工作目标,按照具体的工作方案,有序地步步推进。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的工作方法太慢,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是需要这样的“慢”,开始的深谋远虑才能确保过程中的滴水不漏,过程的环环相扣才能确保结果的水到渠成,干工作不能瞎干、盲干,要对全盘工作了如指掌,进行提早谋划和安排,才能确保实施精准有力,这是提升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。实际工作当如练拳法,要持之以恒。要想把拳法练得炉火纯青,必须常常练习,否则手一生疏,拳法就会荒废。对待工作也必须要有这种持之以恒的态度。我们决不能用“三分钟热度”去做工作,一时的心血来潮是做不好工作的。我们必须要做一个经验的积累者和细节的坚持者。在工作中,要下沉去深入学,要走出去广泛学,通过点滴积累,才可至千里。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一定要稳扎稳打、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,把工作做好,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。

        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
     “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这种形式,循环往复以至无穷,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,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。这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。也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,也是《实践论》这本著作的精华所在”。所以,我们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“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”的认识路线,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、总结经验方法提高认识,再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,如此循环往复,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认识,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内涵。
       课程最后,王董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。他说道,我从少年时期就开始熟读《毛泽东选集》,其中的诸多理论和思想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和智慧,让我在工作中得以实践。我已经学习了几十年,到如今还在持之以恒不断的提高认识,我感觉我依然朝气蓬勃,干劲十足。最后,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骨干们一定要好好学习《实践论》,要做到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持之以恒不断的提高认识,将《实践论》切切实实的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去。
搜索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