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艺术遇到5G激发无限可能

      科技的升级带来了很多变化,速度的提升、创作 展示更多样、边界的突破等,说起5G与艺术激发的可 能性,总是让人有着无限的放射性想象。这时将镜头 推进,在5G遇到艺术的种种可能中,从业者可以抓住 5处特写,在细微处静观变化。

      速度:快速传输作品无时差。目前,人们对于5G 的理解是基于4G和过往技术的经验,只知道它相对 4G 可以承载更快更大的数据量,让以前因为传输带 宽、速率等限制导致的延迟、加载等问题迎刃而解。 知名数码博主“老师好我叫何同学”制作了VLOG《有 多快?5G 在日常使用》对 5G 进行测速,他在视频中 向观众介绍:“5G 平均下载速率在 700Mbps 左右,上 传在80Mbps左右,几乎是4G速度的10倍。”冯延告诉 记者:“5G加载一个线上几个G的AR作品展可能几 秒钟便可体验,让 VR 可以更加真实(硬件有突破的 话),这使得身处异地的艺术家几乎可以零延迟相互 实时创作出数据量巨大的虚拟数字作品,并邀请全世 界几万人同时参与,几百万人一起全景观看,虚拟与 真实、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一步被打破,甚至创作一 件不断‘生长进化’的AI作品,与万物互联。”

      真实:让观众“置身”现场。AR技术发明于上世 纪50年代,60多年后的5G时代才可能真正发挥出它 的能量。5G将推动受限于带宽和延时的VR、AR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,基于4K或8K的三维实时影像 的拍摄、生成、处理以及传输,使大众级的高精度沉浸 式体验成为可能,真正让“看到”现场,变成“在”现 场。除此之外,5G还将打破博物馆、美术馆等“白盒 子式”的传统艺术空间,AR、VR等虚拟博物馆将大量 产生,让众多无法直接展示的艺术作品与全球观众实 现“超时空接触”。冯延对此也展开自己的设想,“庞 大的 AR 数据源可以实时创作和随时随地调取,例 如,把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整体‘搬到”798广 场上,甚至还可以在AR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 里做展览,并邀请人们前来观展。第2天,AR蓬皮杜 又‘搬到’了纽约。展览不一定是一个整体,可以是碎 片化地呈现,最终又通过观众数据的介入变成另一种 整体。”

      边界:艺术不设限、更开放。5G打破的界限不仅 是艺术创作、艺术品的展示、布展的时间与空间,还是一种多维度的突破。冯延认为,艺术是探索和实验性 极强且需要高感官体验的表现形式,科技发展不断提 供给艺术“肥料”,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艺术的边界逐 渐消失,变得更加开放。他说:“部分策展人一直讨论 打破展览的边界规则,也做出种种尝试。互联网时代 在打破展览‘中心’与‘整体性’方面也提供了诸多可 能性,时空更加多元,同时更加互动。”

      表达:丰富艺术家创作。科技为艺术带来更多可 能性,这句话无论应对哪一种新技术横空出世后对艺 术产生的影响似乎都行得通。具体到 5G,艺术家刘 国强说:“对于以网络为媒介的艺术,5G的出现不仅 是速度的变化,它可能会使一些科技前沿离艺术家更 近,也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更加现实、有效率、稳定,也 会让每位艺术家受益,5G 时代可能会让每个人的定 位更加明确。除此之外,艺术品的传播也会变得更加 具体和迅速,更多的观看方式和传达方式将出现。”近 年来,沈宾也一直关注科技与艺术创作的跨学科领 域。她常被问到, 艺术在科学技术的语境中是一种怎 样的存在?在她看来,艺术应该有向技术发问的态 度, 引发人们的思考及讨论, 从而修正人与科技之间 的关系。她说,“我常跟周围的朋友开玩笑说,科技是 当代的craftsmanship(技艺), 而我们都是匠人,无论是 作为跨学科策展人还是创作者, 我们都扮演着一个催 化剂一般的角色,以科技为基础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一 个娱乐产品,而是应该去引导人反思技术,并在未来 更好地看待及运用科技。”

      竞争:加速艺术升级。沈宾回想起自己在皇家 艺术学院读硕士的时候,她记得教授Anthony Dunne 曾说过,当他们在艺术院校读书的时候,英特网还未 出现,如果谁在一个地方的图书馆里发现一本世界 范围内的孤本并从中获取灵感,那么这个创作很有 可能是独一无二的。不久后,英特网打破了地域的 局限,信息可以在网络上共享,可能世界各地的人都 会因为被同样的信息激发,从而创作出如出一辙的 作品。这时,创作就会面对速度带来的竞争。这种 看似便捷的科技助力将加速一种新的艺术创作的竞 争,而可能这种竞争不再关于新技术、新信息,转而 面向自身的文化经验。索卡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郑嘉 莹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:“当科技越来越进步的时 候,反而会越来越凸显艺术与文化的重要性。因为 艺术和文化是科技无法取代或削弱的,它们完全是 一个人在生命跟时空中生存经验的累积,它们的关 系只会互相依赖、相互补充、共同进步,科技的升级也会带动文化艺术的升级。”

搜索
返回顶部